日前,平煤集团、湖北枣阳两个项目考察组,同时莅临唐河县工业园区。“工业园区成为今日唐河最新名片。”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韩兰森告诉记者,工业园区已成为唐河县域经济发展最大引擎。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,唐河人紧紧抓住了时机。
一个传统农业大县,是如何轰轰烈烈发展工业园区的呢?
韩兰森回答是,大讨论启动了工业园区的大建设、大发展。唐河县自2001年开始大讨论,主题是“解放思想、更新观念、对外开放”。
园区建设大讨论成就“1区5园6小区”
直到现在,韩兰森还记得,2001年6月3日,他在全县工业发展会上作了一个考察报告,题目是《开放带动改革、改革带来稳定、稳定带动发展》。时任副县长的他,刚刚结束浙江、江苏工业园区建设的考察。
在这个报告里,他总结了当时内地招商引资误区———“J”(勾)“Q”(圈)“K”(开),即先把客商“勾”来,让其跳入“圈套”,然后再把人家“开”掉。
前车之鉴。2001年起,唐河展开了全县范围解放思想大讨论。讨论的高潮出现在2006年5月,有报道称此为“参与范围最广、持续时间最长、力度最大”的讨论。
当时,百余个县直单位和乡镇、500多个行政村,向衙门作风、部门主义等痼疾开刀。
他们提出,在涉企执法中,要根除6大顽疾:推诿扯皮久拖不办,明止暗收程序繁杂,执法执罚就高斥低,毫无根据私罚乱收,借机检查吃拿卡要,妄加承诺不予兑现。
韩兰森说,对于大讨论,他有两个“没想到”:一是没想到“小政府、大服务”观念如此之快,化为公务员自觉行为,并被民众所认可;二是没想到县工业园区迅速膨胀,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大、最新引擎。
据介绍,全县工业园区已成规模:“1区”即县工业园区;“5园”,即叶山、桐寨铺、刘岗、岗柳、江河工业园;“6小区”即张店镇、马振抚乡等6乡镇工业小区。
30平方公里园区成为经济大发展引擎
2006年,县工业园区投产企业完成产值4亿元,利税4500万元,其贡献额占到全县工业的10%。据统计,入驻园区超千万元企业61家,相继投产13家,7家超亿元。
副县长张国强相信,“园区作为发展引擎,作用会越来越明显”。据规划,在唐河以东、三夹河以北、宁西铁路以南,园区面积可达30平方公里。沿工业路自西向东,园区初步形成了棉纺服装区、食品加工区、电子科技区、机械加工区4大经济板块。
县园区主任王全广说,农区变为工业区,黄土里产出“黄金蛋”。他认为,去年的园区建设,是与招商同步进行的。
截至去年底,园区内10.6公里长的工业路及其11.2公里长的次干道,2座110千伏变电站,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,全部建成。
内蒙古兴业集团决定投资14亿元,建设日产万吨的铜镍矿开采项目,成为唐河县引进的最大项目。据悉,项目一期已完成5.5亿元投资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