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新野纺织股票上市”,自然入选本报“南阳2006年度十大工业强市新闻”。因成企业“新贵”,全国棉纺织行家纷纷刮目相看汉桑古城。
春节前在新野采访,谈及此事,县委书记方显中说,这不单是“新野名片”的辉煌、“新纺人”的骄傲,更是南阳工业又一次“梦想成真”,正如专家所说的“里程碑意义”。
梳理“胜之道”,方显中说,全县棉纺产业集群犹如无边无际的大海,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新纺公司”)只是可见的水上部分,深藏的则是全县150余家包括县纺织工业区36家棉纺公司。
方显中认为,全县棉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了“黄金洼地”,聚集起来的产业能量,通过工业园区这个平台得以释放,从而成就了“金牌代表”———新纺公司;同时,新纺公司是工业区“活力之源”,刺激着全县棉纺产业的起起落落。
1个新纺与29个棉企经理
李德山是入驻县纺织工业园区的“第一人”。2003年为公司命名时,他干脆直呼“德山纺织公司”。他说,“德山”与“纺织”打了半辈子交道,分不开呀!
那年,刚好是他为新纺公司“效力”的第32个年头,时任气流纱车间主任,兼车间支部书记。他说,经过4年“膨胀”,自己的公司去年产值达2000万元,税利就有160万元。
县纺织工业园区主任马禄勇介绍说,两平方公里园区进驻了36家棉纺织企业,其中,29名公司经理都来自新纺公司。
在华星、恒泰等棉纺织公司中,过半的“高管”、技术骨干来自新纺公司。此外,新纺公司每年还为有合作关系的民营棉纺织公司培训产业工人5800余人次。
马禄勇及其同事,尊称新纺公司是“龙头老大”。在他们的印象中,除了“财大气粗”,更重要的是,新纺公司是全县棉纺织企业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,这里有销售网络、培训中心、研发中心。因此,它赢得了棉纺织同仁的更多尊重。
1个产业与150余家棉纺企业
新纺公司是新野棉纺织产业的“塔尖”,全县150余家企业则是这个产业的向下“链条”。
新野县副县长郭富玉介绍,新纺公司今年计划投资2.25亿元,在园区新上10万锭特种纤维加工项目、4500万剑杆织机项目。建成后,6100吨新型纱,1700万米提花、弹力、混纺面料,年销售量2亿元,利税5500万元。
据统计,全县纺织企业年交易额65亿元,纺织工业产值占全县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%以上。截至去年12月,150家企业固定资产约30亿元,从业人数超3万,纺锭突破100万锭,织机为6000台。
方显中将棉纺织企业千帆竞发的可喜局面,归功于园区的集群效应。他认为,这是全县“县域经济特色化、特色经济工业化、工业经济园区化、园区经济集群化、集群经济品牌化”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。
在新野,除了县纺织工业园区,还有城关、上港、城郊、溧河等7个棉纺织工业园区。全县入驻园区的棉纺织企业中,1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,8家超5000万元,32家超千万元。①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