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年探索,10年发展,高新区收获了“新兴产业的基地、科技成果的摇篮、人才创业的乐园”的美誉。
1月8日,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巡礼启动仪式一结束,记者一行就赶往高新区进行采访。
现场直击: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
当日上午10时,记者来到高新区科技园。园区内的标志性建筑———创业大厦拔地而起,在冬日暖阳中颇为壮观。截至目前,该大厦第14层业已结顶,预计今年10月竣工。届时,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创业大厦将成为南阳水平最高、规模最大、配套设施最完善、功能最齐全的“企业孵化器”,是中小型科技企业研发机构、企业总部和办事机构的首选之地。
穿行在“十里工业长廊”,记者的采访变成了对风景的欣赏。规划中的3号工业园走廊,沿312国道布局,集效能、观光、实用为一体,被誉为“南阳北部新的工业景观带”。
一个个园区依次走来,高新技术产业令人振奋不已。金冠集团中高频声表面滤波器项目填补了我国在手机领域中的空白;以中光学集团光学引擎项目为龙头的光学冷加工,标志着高新区将成为中国的“光谷”;陆德筑机、英威东风、南泰试验设备公司等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异军突起,20多家企业年产值7.6亿元。
数字印证:
项目建设富有成效
采访中,记者看到了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字:
科技拉动:截至2006年12月底,高新区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.76亿元,同比增长40.27%。其中,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14.07亿元,同比增长45.05%。
项目带动:近3年,高新区引进3000万以上投资项目41个,已投产15个,在建26个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由原来的19家增加到47家,高新技术企业由18家增加到47家,高新技术产品也由32个增加到69个,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由3个增加到6个,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、电子信息、光学冷加工三大支柱产业。
园区投资:刚刚过去的2006年,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富有成效。投资1.2亿元,在1号园区建设创业大厦;在2号园区修建了7号路,共投资100多万元;投入2000万元修建了3号园区的主次干道5条,总长3.5公里。
权威声音:全面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
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梁进说,“二次创业”伊始,高新区以“建园强孵”、“引资兴智”为突破口,依照“一区多园”战略,强力打造高新技术园区,全面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。
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苏克刚认为,高新区2005年12月已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,其创业服务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,在全市园区建设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,是南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