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州市地处豫西南,北依伏牛,南连荆襄,西纳汉水,东接宛洛,有“三省雄关”之称。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,辖28个乡镇(街、区)、606个行政村,175万人、244万亩耕地。1988年撤县建市,2011年被确定为省直管试点县(市)。是全球华裔“邓姓”发源地、医圣张仲景故里、《岳阳楼记》诞生地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籍地;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、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,享有“中国第一雷锋城”荣誉称号;是中原天府,丹水明珠。 |

花洲书院
|
邓州历史文化悠久。《山海经》、《史记》等对邓州均有记载。境内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,距今有6400年。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仲康封其子于邓,即有邓国。邓州作为世界邓姓发源地可追溯到周代,邓小平《邓氏家谱》记载:“我姓始于周之邓国……”。春秋时期邓国侯吾离陵,即为邓氏祖茔,每年都有海内外邓氏族人前来寻根问祖。北宋福胜寺塔出土的金棺银椁、舍利子为国家级文物。明朝时形成的“回”字型内外城河,为北方城市所独有。 邓州名人俊才辈出。邓州特有的知书达礼的书香文化和勤劳节俭的农耕文化,曾孕育了1位圣人、62位侯王、11位宰相、3位状元、21名著名军事将领。医圣张仲景,南北朝政治家宗懔,唐宋忠烈名将张巡、王坚,著名作家姚雪垠、周大新、二月河、秦俊和教育家韩作黎等都是杰出代表。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祖籍邓州习营。唐宋三贤(韩愈、寇准、范仲淹)先后在邓州任职。范仲淹知邓州时在花洲书院写成千古名篇《岳阳楼记》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至今传唱不绝。 邓州区位优势明显。地处中原腹地,位于武汉、西安、郑州大三角和南阳、襄樊、十堰小三角中心部位,是承南启北、连结东西的轴心。距南阳、襄樊、老河口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,焦枝铁路、二广高速公路、207国道和三条省道穿境而过。南水北调中线在邓州境内穿越38公里。郑渝高铁过境邓州并设站后,邓州将融入“高铁时代”。 邓州物产极其丰富。境内大部为冲积平原,属长江流域。具南北气候过渡带特征,四季分明。盛产小麦、棉花、烟草、小辣椒、花生等,是国家粮食、黄牛、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、芝麻生产重点市,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。 邓州旅游资源独特。有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、邓氏祖茔——吾离陵、宋代福胜寺塔、“忧乐”精神发源地——花洲书院、台湾村等名胜古迹和编外雷锋团事迹展览馆、南水北调渠首地址公园等景点。 邓州发展前景美好。近年来,邓州市围绕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性中心城市、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、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、省内有影响的建材和装备制造基地、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文化名市的目标,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好气势、好态势。先后被授予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”、“全国绿化模范市”、“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”、“全国文化先进市”、“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市”等荣誉称号。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被写进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,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广。 2012年全年,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85.4亿元,增长10.2%;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.44亿元,增长20%;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27亿元,增长19.1%;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.7亿元,增长25.5%;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.9亿元,增长15.5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6元,增长12.3%;农民人均纯收入8131元,增长13.9%;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3.1亿元,增长18.7%;各项贷款余额78.1亿元,增长14.4%;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‰以内。
联系电话:0377--62287056 |